当所有人都在讨论如何开发小程序时,我们或许该换个角度看问题

16
发表时间:2020-11-16 16:10

    去年参加几次技术沙龙时,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与之前大家统一接受的换名片不同,有些人并不愿意被添加微信好友——“不好意思,不熟的人不加微信”。

    这个现象之所以有意思,是因为名片暴露的个人信息似乎更多:所在公司、职位、电话、邮件等等;相反,微信只暴露一个账号。如果是从隐私角度考虑,能接受换名片就应当能接受加微信。但不愿意加微信,恰恰也是从隐私的角度出发的,因为不愿意被打扰。

    所以不加微信的原因,是“隐私”之外另一重考虑:不愿意跟你发生某种形式的联系。

    所谓“联系”,指的是发生交互的能力。名片暴露了公司、职位、电话、邮件等等联系,看似繁多,其实都是单向的联系方式,外人不主动联系你,是没法获取更多信息的,如果有危害,也无非是些很容易拒绝的骚扰。微信的联系则复杂很多:加了好友就可以看你的朋友圈,持续看到你的动态、了解你的爱好和心理,可以把你拉到某个陌生的群,还可以“零成本”把你的微信名片发给其他人……从这个角度来看,不加微信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
    如果顺着这个角度继续思考就会发现,工具提供的交互能力,与基于工具建立的联系的强弱是大致匹配的:电话是独占式而且“必须即时答复”的,所以联系强度很高,不轻易发起;微信是全方位介入生活而且形式多样的,所以强度也不小,而且包罗万象;短信、QQ不要求马上答复,表达形式也较贫乏,所以往往用于不那么正经的场合(银行通知类短信除外);邮件的情况复杂一点,虽然交互能力有限,但因为往往揉合了职级体系和工作安排,并不能简单算作弱联系。

    这些结论不难理解,但仍然有很多时候大家会“搞错”联系的强度,本该交换名片的时候变成了互加微信,本该留邮件地址的时候留了电话号码。究其原因,未必是参与者对联系形式没有感知,还有可能是因为确实没有合适的联系形式。

    要知道,真实世界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,即使看起来很固定的“双人好友联系”,也可能需要在不同强度和形式中切换——有时候我只想和你的邮件联系,有时候又需要和你电话联系。可惜的是,大多数通讯工具只提供了“好友”这类联系模式,它是固定的,缺乏灵活变化的柔韧。所以,如果我加了你的微信好友,那么任何时候——哪怕我们的关系不那么密切了——你都可以随时给我发消息、给我拉群、看我的朋友圈。这,正是让很多人感觉不适的原因。

    再举个例子。很多人都有过饭馆排队等号的经历,领号之后往往只能干等着,如果错过就只能重来。好一些的饭馆会提供让食客留下电话号码,这样领号之后就可以四处逛逛,快到了会接到饭馆电话通知。但这也只解决了单方面的问题,不少食客在闲逛时希望知道进度——“前头还有几个人,是不是快了”,电话显然不能胜任。于是,专门用于查询和通知等号情况的微信服务出现了,它提供了双向的、即时的通讯,既可以等通知,又可以主动查询。

    看起来,这种服务完美地解决了问题,其实不是,这种交互还是不能灵活变化。用餐完毕之后,食客就不再希望和服务号保持紧密联系,至少不要再受它们的骚扰,但刚刚已经关注的服务号还会遗留下来,也没有办法自动切断联系。

   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对付这种问题,我经常不得不关注的各种“服务号”,只能手动取消关注或者关掉“接收消息”的选项,下次到某些时候又必须手动开启“接收消息”,如此往复,烦不胜烦。有没有可能,我虽然关注了你,但是只在我需要的时候你会出现,我不需要的时候你就不出现?目前来看,似乎还没有。

    前些年有个概念非常流行,叫LBS,也就是“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”,比如当年流行的“签到”,就是最直观的例子。LBS单纯从形式上看可能是强联系,但只有你到了特定的地理位置才能使用某种服务,一旦离开特定位置,服务也随之消失。

    人能不能和服务交互、如何交互,在一定程度上是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。可惜很多LBS都是“为了LBS而LBS”,一方面特别希望建立强联系黏住用户,另一方面又没有很好的适配场景。结果在用户不需要的时候总是跳出来烦扰,要么在用户真正需要的时候又帮不上忙。LBS应用的功能再强,不能“体谅”用户就是白搭。

    总的来看,基于现下流行的单纯“加好友”或“关注”方式所建立的静态联系,它所提供的交互能力,即便功能足够强,也太不灵活,太难变化,所以还有大量应用场景不能覆盖——上面提到的依时间或者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联系,其实都是具体的应用场景。

    理想状态下,个体与个体、个体与服务之间的联系,应当能根据应用场景变化而不断变化。如果有统一的账号和基础能力,提供的联系有不同层级的区分,有针对具体应用形态的定制,并且能平滑地切换,自然很容易催生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    微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,而且效果不坏,订阅号就是例子。虽然微信的存储、推送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,大家也默认接受微信的实时消息,但绝大多数微信订阅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,这种“克制”在微信高黏性、高频度的应用特性下生生开辟了“弱联系(弱触达)”的特区。它虽然引发了不少抱怨,却保证了订阅号和读者之间相对健康的联系,订阅号不能毫无节制的乱推,读者也不会感到烦腻。

    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类似的场景,需要专属而且灵活的联系形式和规则。组团出游就是这样:在旅行团没有结束之前,所有团员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,大家需要聊天,需要分享照片,需要收到统一通知,需要定位团员,需要能方便地清点人数和答到……一旦旅行团结束,就应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,避免持续的打扰,真正愿意保持联系的人,完全可以自己拉微信群接着聊。

    单纯为旅行团做个应用程序又太重,所有人需要注册、登录、加好友,最后还得记得注销和退出;但是没有这样的应用,效率确实又无比低下。理想状态下,通用工具在轻松解决身份问题的基础上,能很好提供“在特定场景下定制联系形式和能力”的服务。可惜,这样工具我还没有看到过。

    上面这些问题我之前一直在思考,也和不少朋友交流过。基本观点认同的人不少,但这种问题究竟要如何解决,未来在哪里,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。上周看到微信小程序的公开课,看到张小龙的演讲,尤其是他谈到场景、生态的部分,我相信微信团队也思考了这类问题:

    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场景下,应当有办法定制出最精简最适合用户需要的“小微信”,在其中,服务与用户的交互能力不会被滥用,也就不会给用户带来麻烦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,整个生态圈里联系的粒度就会细致很多,能够催生的联系也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

最新更新

2025

07-16

  代码,常州定制软件的真正基石,其安全性绝非靠运气。严谨的代码审计是照亮潜在漏洞的强力探照灯。这绝非在项目尾声走个过场,而是深植于开发全周期的持续行动——从设计评审、同行审查,到利用SAST、DAST工具进行自动化扫描,再到经验丰富的安全工程师主导的深度手动渗透测试,层层设防,让那些狡猾的SQL注入、跨站脚本(XSS)、失效的访问控制无所遁形。  在常州团队的工作流中,当审计报告送达,真正...

2025

07-16

  在常州蓬勃发展的医疗软件定制领域,满足国际标准如美国《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》(HIPAA)至关重要,这直接关系到患者数据隐私与安全的核心。对于常州开发者而言,深入理解HIPAA的隐私规则、安全规则及违规通知要求是基础。这要求软件在设计之初即嵌入“隐私保护设计”(Privacy by Design)理念,确保患者健康信息(PHI)的收集、存储、传输和使用全过程符合最小必要原则,并配备严格...

2025

07-15

  常州某医院最近有个趣事:一位老伯拿着新上线的挂号APP,对着手机喊了半天“我要挂张大夫!”,结果当然是——没反应。这虽让人忍俊不禁,却精准点出了医疗软件交互设计的核心挑战:如何让不同用户群体都感觉“这玩意儿真懂我”?在常州医疗软件定制开发中,患者端与医生端的交互优化,简直是两个星球的对话。  患者端,关键词是“去专业”与“无障碍”。想想那些焦虑的患者或家属,操作必须像呼吸一样自然。常州团...

2025

07-15

  在常州软件定制开发领域,用户访问设备的碎片化已成常态。一位企业高管可能早晨在办公室用台式机查看数据,通勤路上用手机审批流程,晚上回家则在平板电脑上继续处理事务。应对这种复杂场景,响应式设计与跨平台适配技术从可选变为必选,其核心目标是保障用户在任何设备上获得功能完整、体验流畅的服务。  响应式设计如同一套智能布局系统。常州团队常运用CSS媒体查询、流式网格布局及弹性图片技术,使软件界面能自...

2025

07-10

  在当下常州小程序开发领域,竞争日益激烈,如何让小程序脱颖而出,品牌调性与视觉设计起着关键作用。品牌调性如同人的性格,是品牌独特气质的展现,而视觉设计则是将这一气质直观呈现给用户的手段。  从当前环境来看,众多企业和商家纷纷投身小程序开发,期望借此拓展业务、提升竞争力。以常州本地的养生美容行业为例,芷芳阁小程序就巧妙地将品牌调性融入视觉设计。其主色调沿用品牌标志性的“黛青+月白”,搭配水墨...

2025

07-10

  在常州,小程序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市场竞争愈发激烈。如何在众多小程序中脱颖而出,实现持续发展?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关键因素。当下,小程序市场已从野蛮生长阶段步入精细化运营时代,深入了解并有效管理用户生命周期,是开发者提升用户粘性、实现商业价值的核心路径。  用户生命周期涵盖引入、成长、成熟、休眠和流失五个阶段。在引入阶段,小程序需通过多渠道推广吸引新用户。例如,利用微信朋友圈广告、公...

2025

07-09

  在常州推进""智慧城市""建设背景下,智能客服与AI对话系统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、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。从政策咨询到生活服务,AI技术正重塑人机交互模式。  多模态交互支持:开发支持文本、语音、图片的多模态对话系统。在常州12345政务服务小程序中,用户可通过语音提问""如何办理居住证"",系统自动识别并转换为文本进行处理,同时支持发送照片上传证明材料。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6%,复杂问...

2025

07-09

  随着常州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,小程序接入物联网设备成为提升服务效率的关键。在常州的工业园区,生产设备的状态监控、能耗管理需求迫切;而在社区场景中,智能门锁、环境监测设备也亟待与小程序打通。  在技术选型上,可采用轻量级的MQTT协议实现设备与小程序通信,该协议能在低带宽、不稳定网络环境下保持高效传输。例如,常州某纺织企业通过小程序接入智能纺织机,实时获取设备转速、故障预警等...

2025

07-08

  常州的小程序开发充分考虑到本地商业的多样性,支持众多商户入驻同一平台。无论是热门的餐饮店铺,还是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场所;无论是酒店民宿,还是美容美发、养车用车等行业商家,都能在小程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这种多商户入驻的模式,构建起了一个丰富的商业生态系统,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生活需求。消费者只需打开小程序,就能便捷地找到各类商家,享受一站式的生活服务,无需在多个平台间切换。  小程序具...

2025

07-08

  本地小程序要提升用户粘性,需从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强互动入手。在功能设计上,结合常州本地特色,整合本地生活服务。比如接入常州地铁、公交实时数据,方便市民查询出行信息;联合本地知名景区,像中华恐龙园、春秋淹城,提供线上购票、游玩攻略、排队时长查询等功能,让游客出行更便捷。  在用户互动方面,打造本地化社交圈子。开发“常州生活圈”板块,用户可以分享美食探店、旅游打卡、生活趣事等内容,还能互相点赞...
 
 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3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7:00
 联系方式
客服热线:18921019311
邮箱:xukj@czcxwh.com